涪陵點易園
DIANYI GARDEN
涪陵點易園位于長江之濱重慶市涪陵北巖,占地面積約83畝。因園內有“點易洞”而得名,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。涪陵點易園是“程朱理學”的發祥勝地,南北朝伊始至清代形成了著名的北巖十景。
6月22日,涪陵點易園開展了“端午游北巖 觀瀾點易園”端午民俗游園活動,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游玩,三畏齋、理學館和觀瀾閣三個展廳也同時對外開放,金大陸展覽承擔了以上展廳的設計與制作任務。
設計理念
DESIGN CONCEPT
點易園是具有千余年歷史的文化景區,這里是儒家重要學派“程朱理學”的發祥地,也是涪陵教育的發源地,“程朱理學”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。點易園因程頤在此講學、鑿洞點易而興,之后許多儒學大家都在此留下足跡,在中國文化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金大陸設計團隊以典雅、深入淺出為設計理念,用豐富的展陳語言,融知識性、學術性、藝術性和趣味性于一體,使展陳與文化景點相得益彰,打造知名的世界儒學文化旅游目的地。
項目展示
PROJECT DISPLAY
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福建朱熹園時說:“堅定不移把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綿延千年,是中華民族的‘根’與‘魂’。”
點易園展陳以“點易入理 鉤深弘道”作為主題,通過三味齋、理學館和觀瀾閣三個部分,分別對程朱理學的思想、代表人物與傳承、點易園歷史遺跡做了介紹,讓觀眾在游覽中了解理學的內涵以及相關文化名人。
01 / 三畏齋
三畏齋為宋代學者程頤正傳弟子尹焞修建,“三畏緣起”單元利用現有仿古建筑建構,配以藝術化的圖文形式來承載尹焞潛心研究程氏易學,體現尹氏的尊師重儒之意。
02 / 理學館
理學館為上世紀90年代仿古建筑,建筑總面積約70㎡。“理學人物”單元圖版結合文物、以理學代表人物為重點,展示了宋代理學的發展,介紹了韓愈、周敦頤、程穎、程頤等理學奠基人。
這個部分還介紹了涪陵學派對程朱理學發展的作用,及其代表人物:程頤的私淑弟子譙定。涪陵學派人物眾多,對理學在川渝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。
03 / 觀瀾閣
觀瀾閣位于點易洞上方,首建于元代。觀眾進入觀瀾閣,序廳題有朱熹《北巖題壁》的主題墻首先映入眼簾。“北巖十景L幕動畫”復原北巖十景古畫,通過二維與三維結合使“古畫”動起來,制造出一種“人在畫中游,景在心中留”的氛圍感。
點易園的基本格局是于南宋奠定,至清代形成北巖十景,這些文化財富是組成北巖人文底蘊的重要部分。展項“北巖十景”結合圖版展柜展示文物手稿,并以山體造型、荷花和竹葉進行點綴,儒雅別致且風格獨特。
北巖文化是一種包容性極強的涪陵地域特色文化,包含易學文化、理學文化、佛教文化、書院文化等,是中華傳統文化在涪陵的集中體現。
展廳設計有互動大屏演示歷代詩人詩詠北巖,結合格柵以及平板印刷人物,整體場景極富濃厚文化藝術氛圍。
正心誠意是古代文人所倡導的一種道德修養境界,程頤曾說:進修之術,“莫先于正心誠意”。展廳設有“牧牛圖詩”藝術場景,巧用圓形LED屏幕通過二維動畫形式呈現了譙定所寫的《牧牛圖》詩。
同時,配合普明禪師的《牧牛圖頌》,延伸展現他所代表的哲學含義以及帶來的哲學思考,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這首詩創作時的藝術氛圍。
展廳還設有黃庭堅藝術場景,場景以山水為背景,卷軸為元素,利用二維動畫與特效手段相結合,為觀眾展現黃庭堅在涪陵的事跡,以及黃庭堅的人生態度、堅韌品格與文學造詣。
“治國安邦”單元在觀瀾閣的四層,展廳通過營造古香古色的格調與中式工藝特點的裝修造型相結合,巧妙利用建筑本身主體空間來打造書畫交流互動體驗區。
展廳內移動屏風的設計使展示空間更具靈活性,屏風采用紗幔的藝術效果,邊框加上掛畫槽,既有通透性又具實用性。
結 語
EPILOGUE
點易園以其博大精深的理學文化,吸引了海內外的理學專家及其愛好者,如今已成為涪陵文化、中國理學的重要文化名片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,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,讓文物真正活起來,成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,成為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名片。
金大陸作為中國文博事業的深度參與者,將會勇擔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博使命,力爭用更多的精品項目為時代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。